抗战中的日本白求恩:山田一郎救治了大量伤员

民俗文化 2025-06-17 02:07www.dzhlxh.cn民俗风情

在抗日战争的烽火岁月中,山田一郎——这位毕业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医科的中尉医官,却在觉醒联盟的感召下,毅然脱下军装,为八路军伤病员提供无私的医疗服务。他以精湛的医术,以热忱与周到的服务,赢得了八路军的敬重与信赖。在药物匮乏的艰苦环境中,他创造性地研发出治疗肺病的替代品,为军民带来生的希望,被人们亲切地称为“日本白求恩”。

友谊,在战火中经受洗礼。日本反战人士与中国军民,在共同的抗战目标下,建立了超越国界的深厚友谊。这种友谊,以人道主义、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为基石,成为中日友好关系史上一段永远被珍视的篇章。

1942年,侵华日军的铁蹄在冀中平原上留下沉重的痕迹。为了抵御日军的残酷“扫荡”,华日人反战同盟冀中支部的成员们不得不化整为零,深入群众之中。其中,有六位盟员因生病或负伤而隐蔽到群众家中。

他们初到张大爷家时,因为身份特殊而缄默不言。一次无意间的一个日本词汇让他们露出了马脚。张大爷在短暂的愤怒后,了解到他们是“日本八路”,态度立刻转变。他说:“孩子,你放心,有我在就有你在。”张大娘更是亲切无比,无微不至地照顾他们。后来,他们被转移到郭大爷家隐蔽,郭大娘同样视他们如亲人。西村、浅见大腿负重伤时,大娘精心照料他们,为他们喂水喂饭、端屎端尿。这种深情厚意让他们倍感温暖。

西村对这段经历怀有深深的感激和怀念。他学会的第一句中国话就是“娘”,他把郭大娘当作自己的母亲。当他伤愈离开时,拉着郭大娘的手哭个不停。他们的感情超越了国界和战争,成为中日友好的见证。

多年后,西村依然怀念中国亲人。他托赴西安的日本友人给郭大娘的女儿捎信,表达他的思念之情。浅见先生在得知研究反战同盟课题的河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编审梁淑珍等人准备赴日采访的消息后,心情格外激动,甚至亲手绘制了当年参加反“扫荡”斗争的活动路线图。他的热情和深情令人感动。令人遗憾的是,浅见先生最终因病去世。但他留下的回忆和故事仍在继续传递着中日友好的温暖信息。

Copyright © 2016-2025 www.dzhlxh.cn 金源码 版权所有 Power by

网站模板下载|网络推广|微博营销|seo优化|视频营销|网络营销|微信营销|网站建设|织梦模板|小程序模板